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主題展覽
字級

主題展覽

美妙的聲音

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唱片與歌仔戲曲調的唱腔應用

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唱片與歌仔戲曲調的唱腔應用

1930年代流行歌曲作為新興大眾娛樂,除須擁有優秀歌藝、聲嗓之外,更需具有吸引消費者的知名度與內涵,因此從唱片業發

跨越音聲世代一甲子的「貓姊仔」──王金櫻

跨越音聲世代一甲子的「貓姊仔」──王金櫻

歌子戲演員,人稱「貓姐仔」的王金櫻,是本土戲劇知名演藝人物,她的學養與演藝人生,是臺灣聲景的重要一部分。
王金櫻

臺灣音樂啟蒙者──鄧雨賢

臺灣音樂啟蒙者──鄧雨賢

鄧雨賢(1906~1944)生於桃園龍潭,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曾任公學校教職,並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作曲。

出身臺灣的東方音樂家——江文也

出身臺灣的東方音樂家——江文也

江文也(1910-1983,原名江文彬)生於臺北大稻埕,祖父自福建永定到臺北三芝開墾。父經商,母鄭閨喜愛南管音樂,6歲

許石與《臺灣鄉土民謠全集》

許石與《臺灣鄉土民謠全集》

在臺灣近代音樂發展歷程中,流行音樂家許石(1919-1980)製作發行的《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堪稱是本土音樂製作的代表

台灣一姐-純純

台灣一姐-純純

純純是誰?
  
  相較於中國的周璇,日本的李香蘭,台灣似乎沒有給上世紀30年代紅遍本土歌手純純一個等同於天后程

田野的聲音

南管音樂與民間儀式的共融

南管音樂與民間儀式的共融

從古至今,人們相信藉由無形的力量得以撫慰內心的不圓滿,戲曲及其音樂的功能性也會在酬謝的過程展露無遺。例如,廟口歌仔

靈安憨子弟,北管唱片初體驗

靈安憨子弟,北管唱片初體驗

「稻江八大軒社」為大稻埕地區八間早期創設的北管館閣並於霞海城隍聖誕遊街遶境,分別為靈安社、平樂社、共樂軒、新樂社、

水晶唱片《台灣有聲資料庫》

水晶唱片《台灣有聲資料庫》

2021年1月,曾任水晶唱片的創意總監的何穎怡宣布要建立「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把在2006年歇業的水晶唱片所持有

淺井惠倫的錄音史料

淺井惠倫的錄音史料

1930年代語言學家淺井惠倫來臺錄製大批臺灣人的聲音,相關資料留存記錄於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研究室,其中有許多聲音資料,

時代的聲音

用唱的政令宣導較有效——業佃、輪灌、新歌調

用唱的政令宣導較有效——業佃、輪灌、新歌調

一首牛馬調 不同時代各自表述
  1964年有一首〈鹽埕區長〉,這首有點黃的禁歌曾轟動一時。對當今台語歌愛好者來說,

日治時期台語囡仔歌創作

日治時期台語囡仔歌創作

兒童教育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其中音樂教育是重要的一環。除了培養基本的音樂素質,兒歌對幼兒的語言學習、生活行為,甚至遲緩

「臺語」即是「國語」的底蒂

「臺語」即是「國語」的底蒂

日治時期曾經發行過以臺語學日語的唱片《皇民化劇:挨拶》,用以推動皇民化、加深「日本化」。內容是兩位臺灣人見面打招呼,以

三種「淨化歌曲」的威力

三種「淨化歌曲」的威力

政治力對聲音的影響,在戰後40年多間尤其明顯,特別反應在「淨化」這個概念上。「淨化」可說是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的核心

歌謠先聲:文化協會與社會歌

歌謠先聲:文化協會與社會歌

普遍所知,臺灣本土創作歌謠起始於1930年代的唱片歌曲,事實上,1921年起風起雲湧的本土文化改造運動,便開始出現新創

時代變奏-月夜愁

時代變奏-月夜愁

對臺灣歌謠稍有概念者都曉得,1933年之後興起的臺語流行歌曲,有不少在戰爭時期(1937-1945)被改編成為日語歌曲

地下的聲音

長命百歲的廖添丁

長命百歲的廖添丁

英美文學有一種類型叫「Swashbuckler」──俠盜片,而講到俠盜片,我們自然會想到羅賓漢(Robin Hoo

夜市、錄音帶與「方言」的孳長

夜市、錄音帶與「方言」的孳長

方言(dialect)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通常指的是語言發展的例外型態。不過在外來黨國體制下的臺灣,社會普遍通用

禁歌八十年

禁歌八十年

1933年2月,汪思明灌唱並主導發賣的《時局口說:肉彈三勇士》唱片上了報紙,被認為歌詞內容有詆毀戰場英雄的嫌疑。這是臺

聲音印刷術

摸索聲音臺灣史的起點

摸索聲音臺灣史的起點

1906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聘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來臺錄製2張唱片,內容是後藤自己編唱的詩歌—〈新高山〉(

蟲膠與臺灣唱片業的起點

蟲膠與臺灣唱片業的起點

一整個20世紀,我們幾乎都以圓盤狀的「唱片」來收存具有時間性質的聲音。透過轉動創造時間,再以針頭的讀取,擷取資訊,

臺灣音樂唱片的始祖

臺灣音樂唱片的始祖

早在19世紀末期,世界唱片工業的發展使得音聲演出打破以往僅能現場表演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成為可以由機械複製並重現的時間區

聲音的印刷術—淺談「黑膠」

聲音的印刷術—淺談「黑膠」

在二手物市場,我們常會看到12吋—大概略小於大披薩那麼大—的碟狀音樂產品,我們都稱之為「黑膠」,近年由於音樂市場的

生活的聲音

文明戀愛──愛情流行歌的兩面

文明戀愛──愛情流行歌的兩面

愛情並不總是同一個模樣──不是說兩個人的愛情會因為時間而變換,有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形狀,而是在不同時代,「愛」有不同

從唱片聽臺灣人二戰的防空記憶

從唱片聽臺灣人二戰的防空記憶

在二戰時期,原本娛樂用的唱片也成了服務軍國主義的媒介,尤其在1930年代,在日本積極向外侵略、發起戰爭後,日本以「國民

唱片封套裡的臺語書寫

唱片封套裡的臺語書寫

「阿妹阿里達丟仔里都滴落來𡂿!」

  單單這樣看過去,大概沒有人知道在寫什麼。
  
  這是臺灣著名

女性歌仔戲演員的聲音魅力與崛起

女性歌仔戲演員的聲音魅力與崛起

我們透過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的諸多歌仔戲唱片裡,劇目包羅萬象,才子佳人、歷史古冊皆有,包括《薛剛反唐》、《二度梅》、《山

八珍湯裡的人生滋味──用聽的歌仔戲

八珍湯裡的人生滋味──用聽的歌仔戲

《八珍湯》原為京劇皮黃戲,起源於何時已不可查,為民初京劇演員李多奎的代表作,也是老旦行當的代表劇目,後人將此戲從角色設

童謠+兒歌=囡仔歌

童謠+兒歌=囡仔歌

聲音很好玩,於是我們都愛聲音的遊戲。在多媒體器材出現前,人們主要是以說、唱,來玩聲音,經過口耳相傳,便成了族群內部

1930年代的笑詼唱片

1930年代的笑詼唱片

1930的臺灣唱片界,除了流行歌以外,還有說話類唱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笑詼」*(tshiò-khue,「笑話」之意

1970年代的廣告聲響

1970年代的廣告聲響

隨著時間的汰換、技術的革新,聲音文獻能保留至今並為現代所用者,多半是流行音樂市場的遺留品,更多普及於世、甚至是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