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主題展覽 > 美妙的聲音 > 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唱片與歌仔戲曲調的唱腔應用
字級

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唱片與歌仔戲曲調的唱腔應用

1930年代臺灣流行歌唱片與歌仔戲曲調的唱腔應用

1930年代流行歌曲作為新興大眾娛樂,除須擁有優秀歌藝、聲嗓之外,更需具有吸引消費者的知名度與內涵,因此從唱片業發展歌曲唱片起,歌仔戲演員、藝旦成為唱片公司在揀選灌錄歌手的首重來源。例如,日治時期知名的女歌手純純即是顯著案例,她運用習慣的戲曲聲腔,也或多或少混融了新的唱法,發展各自的歌唱特質;然也有產生另一型態,如秀鑾一反傳統唱腔,以溫潤、纏綿的嗓音挑戰全新風貌。藉由上述差異,我們接下來將會進一步地透過本館館藏唱片獲得更明確的體驗,以下兩張唱片作為分享。

  首先,為陳冠華藉由赴日工作旅程累積的思鄉之情,於1937年所創作、日東唱片發行的【望鄉調】(發行編號:WS2512),此曲後來由歌仔戲大量使用在鄉愁、離別的場合。乍聽之下【望鄉調】曲名,加上以漢文化的填詞、樂器鋪陳,應是表現出濃厚的歌仔戲風格,並演唱出高亢、悲戚的思鄉哀愁,更能體現當時較為流行的戲曲聲腔。然在實際灌錄的原聲中,演唱者秀鑾卻一反常態地以接近流行、偏中低的聲腔演唱,並運用西方樂器融入,未感受到濃厚的戲曲聲腔餘韻,反突顯她清新又時而纏綿的穩健音色,訴說著遠行惆悵,加之嗓音裡柔媚、虛幻感,如同現代「空靈系」療癒歌手的風範,為之一亮。長年作為勝利唱片台柱的秀鑾,身世背景始終成謎,僅能推測其曾頻繁接觸不同歌曲、社會文化之故,促使她能夠明確地抓緊社會時事、流行文化。異於自幼生長在歌仔戲班的純純,秀鑾明確選擇傳統、摩登並進的創新演繹,尤以顯見歌仔戲的主流唱腔在當時逐漸轉變之特色。

  同年,由鄧雨賢作曲、古倫美亞唱片發行的【南風謠】(發行編號:80380),由當時知名歌手純純演唱,因其輕快、活潑的音樂特色,往後也由歌仔戲吸收使用,藉此展現出人物心境的歡快之情。原聲唱片乃是以西方曲式編寫、融合部分傳統樂器,應是以西方流行風格展現出輕快南風徐來的自在。然透過純純的演唱,卻恰與【望鄉調】相反,其渾厚、高亢的戲曲聲腔演唱風格,呈現歌仔戲演員面對不同曲風的實力,卻也顯見其異於秀鑾的保守與嚴謹。做為古倫美亞台柱歌手的純純,在該公司灌錄大量的聲音作品,我們更能透過進行比較,歸納其以充滿黏膩、滑順的唱腔緊扣人心,即使是在西方編制的樂曲演奏中,依舊保留傳統,正反映出當時未必全然轉換為流行唱法,反而仍是存在著不同類型的受眾所喜好的流行音樂市場。

  1930年代,流行歌曲的唱法除受歌仔戲影響,後來也陸續運用至歌仔戲之中,例如【雪梅思君】、【秋夜曲】、【心酸酸】、【人道】、【倡門賢母】等皆流傳至今。時至今日,流行歌曲在歌仔戲中已成為一種「傳統」,樂師沿用樂曲風格將其套用在合適的情節、人物身上,使觀眾對劇情留下深刻印象,間接成為傳統戲曲的創新與傳承。

推薦聆聽

珍藏史料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