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主題展覽 > 時代的聲音 > 三種「淨化歌曲」的威力
字級

三種「淨化歌曲」的威力

三種「淨化歌曲」的威力

政治力對聲音的影響,在戰後40年多間尤其明顯,特別反應在「淨化」這個概念上。「淨化」可說是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的核心,到1970年至1980年代之間,更確實成為一種文化類型,在大眾媒體上特別響亮,滲透到社會生活與心理當中。
  我們可以從三種典型的歌曲發展說起。

1、 軍歌與戰鬥歌曲。從旋律到歌詞,都有強烈的節奏與曲式作為特點,有明顯的「愛國反共」的說詞,並激發實踐力、驅動人民「反攻大陸」意志力。如〈反攻大陸歌〉、〈反共復國歌〉、〈夜襲〉等,甚至還有兒童歌曲版的〈只要我長大〉,刺激兒童精忠報國的歌曲。配合國家機器,把對鄉土、家庭的愛投射到愛國愛黨,牽動戰鬥意識。
2、 召喚愛中國、愛民族的意識。激發感召對「中華民國」的熱愛,如〈梅花〉(梅花梅花滿天下 越冷她越開花…)、〈中華民國頌〉(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或是像〈國家〉(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是千古流傳的話...),藉中國的象徵地景、地貌、歷史闡述,形塑愛國精神,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與渲染力。
3、 正面陽光特質的歌曲。「淨化歌曲」的大宗,常透過徵選歌曲、及詞曲創作比賽來產生。明示或暗示對傳統、既定生活方式的肯定,表現擁護體制的企圖。如〈藍天白雲〉(藍藍的天白白的雲 藍天白雲好時光…)、〈友情〉,1980年代的〈明天會更好〉、〈愛到最高點〉、〈更好〉等等。

  淨化歌曲的概念,從1968年官方主辦的一場歌曲座談會可以窺見,當時列席單位有:台北市政府、中國國民黨中央四組、警總政戰部。報上記載:「臺北市36家唱片業者,決定淨化出版品內容,端正社會風氣,維護全民精神武裝,響應總統復興中華文化運動號召。」結合復興中華文化的口號,還推出一系列徵選歌曲,配合報章雜誌廣播,進行宣導。

  台北市教育局也於1975年1月發佈消息,規定歌星要獲得「演唱登記證」,必須從20首歌曲中抽籤兩首演唱。歌名有:「中國一定強、美麗的寶島、高山青、熱血、滿江紅、藍天白雲、山河戀、中國父母心、巾幗英雄、母親、杜鵑花、前程萬里、白雲故鄉、柳條長、追尋、天倫歌、西子姑娘、燕子、五月裡薔薇處處開、友情。」

  以〈藍天白雲〉為例,敘述與大家手拉手的好時光,放眼過去是山明水秀如畫的景色,以及彷彿悅耳樂章的鳥叫蟬鳴,整首歌氣氛愉快、心情雀躍,絲毫不見一點愛國愛黨的企圖,正向歡樂的歌詞中,帶著肯定現實生活的訊息。

〈西子姑娘〉是戰後知名的空軍徵選歌謠,描寫中國西湖的春光景色,舒坦的節拍、歌詞中對鄉土的依戀,投射出空軍建軍的歷史記憶:「至高無上是飛行,慇勤寄盼,莫負好青春」單就旋律還以為是周璇唱的「靡靡之音」,歌詞卻別有報效國家之意。

  1960年代查禁歌曲制度逐漸發展成熟,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牽動台灣國內的政治、民生,這些變動也反映在流行音樂上。輔導、改變管理體制,成為政府影響流行歌曲的新手段,1980年代所謂「校園民歌」興盛,在反對外來音樂、唱自己的歌的創作浪潮中,也出現不少熱愛生活的正面歌曲。

  迄於當代,當年的「淨化歌曲」仍能感召一部分的台灣人,甚至直接作為選舉宣傳歌曲。這些別具時代性的歌曲再度重現,成為現今多元社會裡的其中一種聲音。
(研究/撰文:朱英韶)

推薦聆聽

珍藏史料

合眾唱片公司發行華語歌曲專輯《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五十八年度徵求歌曲選輯》

合眾唱片公司發行華語歌曲專輯《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五十八年度徵求歌曲選輯》,合眾唱片公司承製。

第一面〈現代青年歌〉、

天聲唱片公司發行編號「AWK-029」華語歌曲專輯《紫英愛國歌曲專集》

這張專輯為歌手紫英演唱的愛國歌曲專輯,歌曲由李中和製作。A面收錄〈大時代的青年〉(李中和 詞)、〈我愛祖國〉(李中和

《反工抗俄歌選》歌本

戰後愛國歌曲曲譜集出版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館藏號:2019.031.0192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