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 2023/03/01
第5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Hito流行音樂 徵稿啟事
知音分享會 2023/02/17
電影辯士 詹天馬《可憐的閨女》 03.01 知音分享會 線上+實體
知音分享會 2023/01/19
電影辯士 02.01 詹天馬 知音分享會 線上+實體
1906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聘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來臺錄製2張唱片,內容是後藤自己編唱的詩歌—〈新高山〉(...
一整個20世紀,我們幾乎都以圓盤狀的「唱片」來收存具有時間性質的聲音。透過轉動創造時間,再以針頭的讀取,擷取資訊,...
普遍所知,臺灣本土創作歌謠起始於1930年代的唱片歌曲,事實上,1921年起風起雲湧的本土文化改造運動,便開始出現新創...
早在19世紀末期,世界唱片工業的發展使得音聲演出打破以往僅能現場表演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成為可以由機械複製並重現的時間區...
鄧雨賢(1906~1944)生於桃園龍潭,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曾任公學校教職,並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作曲。...
聲音很好玩,於是我們都愛聲音的遊戲。在多媒體器材出現前,人們主要是以說、唱,來玩聲音,經過口耳相傳,便成了族群內部...
1930的臺灣唱片界,除了流行歌以外,還有說話類唱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笑詼」*(tshiò-khue,「笑話」之意...
江文也(1910-1983,原名江文彬)生於臺北大稻埕,祖父自福建永定到臺北三芝開墾。父經商,母鄭閨喜愛南管音樂,6歲...
在臺灣近代音樂發展歷程中,流行音樂家許石(1919-1980)製作發行的《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堪稱是本土音樂製作的代表...
純純是誰? 相較於中國的周璇,日本的李香蘭,台灣似乎沒有給上世紀30年代紅遍本土歌手純純一個等同於天后程...
隨著時間的汰換、技術的革新,聲音文獻能保留至今並為現代所用者,多半是流行音樂市場的遺留品,更多普及於世、甚至是...
1933年2月,汪思明灌唱並主導發賣的《時局口說:肉彈三勇士》唱片上了報紙,被認為歌詞內容有詆毀戰場英雄的嫌疑。這是臺...
臺史博聲景展特展團隊來到有國境之南之稱的恆春,拜訪知名的在地創生團體「火箭人實驗室」,他們致力於採集蒐羅恆春、滿州兩地的民謠,不僅保存即將消逝的腔調與曲調,於街聲(StreetVoice)平台發行「阿嬤級」的音樂專輯《滿州聲音博物館》,也...
2023年第一場的知音分享會隆重登場啦!雖然幾位常常陪伴我們的朋友無法到場,但也多了幾位博物館內的研究員一起參與。讓久違的知音分享會依舊精采熱鬧、笑聲不斷。這一回我們一樣先從音聲徵集開始,光是黃經源大哥提供的「磨菜刀、磨鉸刀叫賣車」就引發...
今年夏天,臺史博令人引頸期盼的展覽除了先前所透露的望春風特展以外,還有一檔別具特色的臺灣聲景展,翻轉人們對於展覽以視覺為主的認知,以不一樣的觀展知覺「聽覺」,用全新的角度聆聽聲音記憶中的臺灣與歷史,意識那些微不足道卻常存大眾生活中乃至自然...
〈望春風〉餘音繞樑的曲調,與歌詞故事相輔相成,成就經典。作曲家鄧雨賢譜出許多臺灣經典曲調,優美哀愁的旋律,朗朗上口又感人至深,透過旋律流傳,他堪稱是各世代臺灣人的「音樂老師」。策展團隊拜訪芎林公學校,拜訪他曾經投注心力的教育現場,聆聽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