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分享會 2023/11/24
2023最後一回!《拐了不識人》 12.06 知音分享會 線上+實體
知音分享會 2023/11/03
《拐了不識人》 11.08 知音分享會 線上+實體
知音分享會 2023/10/02
男女答喙鼓!《拐了不識人》 10.11 知音分享會 線上+實體
兒童教育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其中音樂教育是重要的一環。除了培養基本的音樂素質,兒歌對幼兒的語言學習、生活行為,甚至遲緩...
日治時期曾經發行過以臺語學日語的唱片《皇民化劇:挨拶》,用以推動皇民化、加深「日本化」。內容是兩位臺灣人見面打招呼,以...
《八珍湯》原為京劇皮黃戲,起源於何時已不可查,為民初京劇演員李多奎的代表作,也是老旦行當的代表劇目,後人將此戲從角色設...
一整個20世紀,我們幾乎都以圓盤狀的「唱片」來收存具有時間性質的聲音。透過轉動創造時間,再以針頭的讀取,擷取資訊,...
政治力對聲音的影響,在戰後40年多間尤其明顯,特別反應在「淨化」這個概念上。「淨化」可說是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的核心...
「稻江八大軒社」為大稻埕地區八間早期創設的北管館閣並於霞海城隍聖誕遊街遶境,分別為靈安社、平樂社、共樂軒、新樂社、...
我們透過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的諸多歌仔戲唱片裡,劇目包羅萬象,才子佳人、歷史古冊皆有,包括《薛剛反唐》、《二度梅》、《山...
對臺灣歌謠稍有概念者都曉得,1933年之後興起的臺語流行歌曲,有不少在戰爭時期(1937-1945)被改編成為日語歌曲...
歌子戲演員,人稱「貓姐仔」的王金櫻,是本土戲劇知名演藝人物,她的學養與演藝人生,是臺灣聲景的重要一部分。 王金櫻...
鄧雨賢(1906~1944)生於桃園龍潭,畢業於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曾任公學校教職,並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作曲。...
在臺灣近代音樂發展歷程中,流行音樂家許石(1919-1980)製作發行的《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堪稱是本土音樂製作的代表...
純純是誰? 相較於中國的周璇,日本的李香蘭,台灣似乎沒有給上世紀30年代紅遍本土歌手純純一個等同於天后程...
2021年1月,曾任水晶唱片的創意總監的何穎怡宣布要建立「水晶索引聲音資料庫」,把在2006年歇業的水晶唱片所持有...
方言(dialect)指的是一個某種語言的變體,通常指的是語言發展的例外型態。不過在外來黨國體制下的臺灣,社會普遍通用...
演講者|奈良教育大學教授劉麟玉撰稿者|夢想山文化有限公司朱英韶活動時間|2023年10月4日小犬颱風來勢洶湧,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一場講論會,則在風雨即將交加之集在線上展開。此次講論會、同時也是新書發表會,邀請到奈良教育大學的劉麟玉教授...
隨著知音分享會的持續舉辦,想不到本來覺得仍有餘裕的音聲徵集存擋經然逐漸見底,幸虧秀媚姐幫我們在全聯錄下了中秋節前後的叫賣錄音、分享會團隊裡的夥伴宇軒也貢獻出了他在去年採訪一位高雄的蒐藏家朱南山先生的錄音片段,這才讓音聲徵集不至於開天窗。所...
接連經歷了中秋與國慶兩個連假,總算是又回到了熟悉的臺史博,跟這些樂於分享、樂於付出的知音們見面了。雖然這回我們的全勤知音宗寶大哥不便參加,但幾個月沒見的永欽大哥則終於是排開了他忙碌的水庫導覽工作,重新回來與我們見面。「雨水若濟,水庫人就濟...
幾個月前的課本上,為了「土豆」應該是指馬鈴薯還是花生吵得不可開交。但如果你還是常常在生活中聽見這段錄音──「土豆、土豆、北港的土豆又閣來囉!」想必你就能感受到,不論在其他地方、用其他語言說的土豆是指什麼,但從小圍繞在我們身邊的這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