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伙來《人心感化》@2025.03 知音分享會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5/03/13
點閱數: 18
這次的知音分享會素材豐富,上半節「音聲徵集」、下半節則是「曲盤解讀」,不僅有參與者們主動提供的素材,主持人書正老師也很積極尋找有趣的口述歷史和大家分享。曲盤解讀的環節更是精彩,延續上個月未完的人心感化,這次也逐字、逐句一起聽過,也一起交流、討論出豐富的成果。
第一個階段是「音聲徵集」,鼓勵大家把生活中值得紀錄、值得紀念的聲音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最有趣的部分在於不同生活背景的參與者聽到不同的聲音場景,會有不同感受和想法。
率先由新化大哥提供「白杞寮(pe̍h-kí-liâu)迎鬧熱(ngiâ-lāu-jia̍t)」影像,新化大哥特別談到「令旗」的重要性,兵將、哨角(sàu-kak)樂隊都要跟著令旗走,輕的如北管陣頭走在前、重的如獅鼓陣則在後,很有趣的是書正老師影片中聽見樂曲竟是笑傲江湖的改編。
*新化大哥分享家鄉白杞寮的故事
白杞寮在嘉義竹崎(Tik-kiā),臺史博館藏番界圖中就有白杞寮山,位於土牛紅線經過的「番界線(huan-kài-suànn)」。以前的陣頭多是自家村莊集體出動,許多人為了迎鬧熱,一次花一兩萬塊買炮來放,這個風氣是從北港學來的,「炮愈濟、愈興(hing)」。白杞寮和北港很有淵源,雖然白杞寮主神是觀音,但都會請北港、新港、溪北媽祖一起來白杞寮,據說北港、新港、溪北媽祖皆為同一木所刻,分別被稱為大媽、二媽、三媽。
書正老師也提到自身的經驗差異,他在高雄市區長大,很少陣頭的經驗,到台南定居後也很少看到這麼放多炮的遶境。新化大哥也興奮地回應,表示這就是山頂的好處,可以盡情放鞭炮之外,與會的萬名參與者全都用台語溝通。也討論到白杞寮的古地名「白狗寮」,根據新化大哥所說,後來因為覺得「狗」比較不文雅,才改為「杞」,搭配筆者找到的白杞寮誌田野資料,如此轉變亦有可能是從客語而來。
接著,書正老師播放了一段口述歷史給大家聽,是在Instagram上的「金棗阿媽來講古」,一位1930年在基隆出生的阿媽,由孫女記錄阿媽的口述歷史,拍成短片、上字幕,把當時發生在阿媽身上的事記載下來。
*宗寶大哥帶孫子來感受正向能量
下半場回到《人心感化》,延續上次的進度,大家一起聆聽、討論用字用詞。大家一起討論《人心感化》(上)第四行:幾年中間「按怎」會變遷,「按怎」如同襯字的功能,讓語句變得更通順;第十六行:儉甲別人「幹光景」 (kàn-kong-kíng),大家討論了許久,後來查到1932年臺日大辭典中有收錄「幹光景」,意指白白替人好事。
*本場開始加入的臺語同好新血冠廷
《人心感化》(下),比較有趣的討論是第九行:祖家設佇「大南門」,其中「大南門」的意涵,眾人議論紛紛,後來根據上下文的脈絡,認為可能是指「南門外的墳場或是乞丐寮」;第十三行:有的家內斷寸鐵,「家內」從日語而來,是老婆意思、「斷寸鐵」(tn̄g-tshùn-thih)是一寸鐵都沒有、家徒四壁的意思;無陸水錢格不挃,「無陸水錢」(bû-lio̍k-suí-tsînn)則是指不勞而獲的錢;第十四行:原寫「火記」事事好參詳,應該寫作「夥計」(hué-kì),意指婚外關係,也就是俗稱的「小三」;而最後一席討論,則聚焦在第十五行:展伊有「拋」真才情,究竟是奅(phānn)還是拋(pha),當天並未獲得定論,新化大哥認為,應該使用拋(pha),從指涉男性生殖器而來,形容有才情、有能力的人。
這次的知音分享會,有影片、口述歷史和《人心感化》,參與者們討論了豐富的史料素材,也在過程中互相激盪,一同推敲出文本中的字詞,過程中也互相學習到台語文知識,喚醒生活、民俗相關的記憶。期待下一次與未來每一次的相遇,繼續在知音分享會中交織彼此的生命經驗。
關鍵字詞小整理:
迎鬧熱:ngiâ-lāu-jia̍t。迎神賽會時,成群結隊的人抬著神像上街遊行。通常都是人潮洶湧,場面十分熱鬧。
捻頭就飼會活:liàm thâu tō tshī ē ua̍h。指女孩不需特別照顧,隨便就能活。
臭賤:tshàu-tsiān。形容花草植物生命力旺盛、容易存活。
幹光景:kàn-kong-kíng。意指白白替人好事。
斷寸鐵:tn̄g-tshùn-thih。一寸鐵都沒有、家徒四壁的意思。
無陸水錢:bû-lio̍k-suí-tsînn。指不勞而獲的錢。
夥計:hué-kì。指婚外關係。
~~感謝「南渡策室」夥伴參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