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望春風特報07】證據找到了,原來禁歌是這樣被處理的…
字級

【望春風特報07】證據找到了,原來禁歌是這樣被處理的…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3/05/05

點閱數: 9351

 

  〈望春風〉堪稱是最能代表臺灣這片土地的歌曲,90年傳唱至今,經歷了政治與文化的流變,一首日治時期的臺語創作歌謠,曾經被改編成日本軍歌,到了戰後被重新唱響,卻又遭到政府查禁,約在1970年代後又得以重新回到大眾媒體上。策展團隊為了找尋查禁時期的〈望春風〉唱片,驅車前往臺中,來到了只有老臺中人才知道的──中聲廣播電台,據傳裡頭藏有十數張被查禁的〈望春風〉相關唱片。

 

受訪者:許世融副教授、黃清富副主教

採訪人:黃裕元副研究員

撰文/攝影:何宇軒

  中部地區知名的老電台──中聲廣播電台,創立於1953年,最早是私人成立,後由中部天主教教區經營,1960年代遷建,成為當時臺中市區一座標誌性的建築。原中聲電台的建築外觀設計是模仿收音機喇叭的造型,展現其獨特的風格,中聲電台所保存的文物和歷史記憶不僅僅是臺中市的寶貴資產,更是臺灣的文化遺產。


  在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許世融教授帶領下,我們參觀經他帶領學生復原的中聲電台內部。世融老師主持學生社會服務專案,這些年來時常帶領學生來整理,天主教中區教署長期也關懷自己留存的文物資產,也投入人力支持,再加上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資源支援,現地與文物都整理得非常妥當,不僅恢復重點舊觀,更整理了相關聲音資料,可作為將來廣播事業及有聲資料研究的重鎮。

  二樓有保存了許多數位唱片(CD)的房間,當初是唱片保存室,現在則排滿了早期的數位唱片,彷彿古早時期販賣唱片的小賣部。廊道旁邊有著一間非常特別的檢聽室,它曾經是警總和檢聽人員現場聽取電台主持人播放內容的房間,當時因為戒嚴時期實施了廣電法,若放送違法或不適當的內容會被當場糾正。沿著廊道,我們來到了電台的主播音室,舊式的主控台、盤帶機、喇叭和擴大器依然陳列在桌子上,猶如穿越時空,回到當年的景象。

  裡面有一大間儲藏室,當中一整面牆的櫥櫃可存放上千張電台唱片,入口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座鐘琴,它伴隨中聲電台一路走來,許世融教授當場示範了中聲電台廣播節目開始時的音效,鐘琴聲一響,彷佛被拉回到廣播節目盛行的時期,心中不可言喻的感動油然而生。

  三樓有一個播音室,以前是臺中區主教每週講道的放送室,現已改造成簡易的攝影棚,並轉型錄製podcast節目,名為「中聲佳播數位廣播」,有興趣的讀者也能在串流平台上搜尋得到哦!此外,三樓的櫥櫃內擺滿了1970年代行政院新聞局發布的廣播電視歌曲目錄,包含愛國歌曲、民謠歌曲、到藝術歌曲等不同類型,涵蓋了當時所有歌曲種類,為避免觸犯廣電法,鼓勵電台放送時能依據參考目錄播出合法的歌曲,目錄其中也包含了民謠歌曲類型的〈望春風〉,見證了這首歌曲從禁歌到後期成為官方認證「對社會大眾產生良好之影響」歌曲的轉變。

  在當時的禁歌目錄中,並沒有〈望春風〉這首歌,卻曾被禁止放送過一段時間,被禁的原因也眾說紛紜。中聲電台裡還保存了許多禁歌時期的〈望春風〉唱片,唱盤上還貼有膠帶,讓電台無法播放這首曲目。然而,1970年代之後,〈望春風〉卻成為了愛國歌曲,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也將其列為推薦廣播播放的歌曲之一,可見當時的廣電法執行朝令夕改,令演藝廣播界頭疼。

  世融教授帶領策展團隊參觀完中聲電台後,前往臺中天主教主教公署,參觀那裡存放的電台黑膠唱片,黃清富副主教和上智基金會夏太長執行長,招待我們參觀他們的文物保存室,其保存黑膠唱片與盤帶的數量高達上萬張,這些唱片涵蓋了臺灣六零至八零年代的流行歌和政令宣傳,對策展團隊來說,都是珍貴的資源。我們在中聲電台裡目睹許多禁歌時期的〈望春風〉的唱片,有許石、姚蘇蓉、郭金發和紫茜專輯……。

  這些唱片的封套多被畫上大叉,唱盤的〈望春風〉音軌也被貼上膠帶,使得電台無法播放這首歌曲。這些保存下來的唱片和盤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流行音樂,以及政策對流行歌曲的影響,更讓我們能夠回顧那個時代的文化和歷史。據聞中聲電台也正規畫成為博物館,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同造訪聲音記憶的那一天。

圖為上智基金會夏太長執行長(左)、許世融副教授(左二)、黃清富副主教(右二)與黃裕元副研究員(右)

 

 

延伸閱讀: 【望春風特報06】群星聚寶盆,再訪劉國煒老師

      【望春風特報08】探訪鳳迷的聖殿「飛藏鳳閣」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