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特報05】探訪芎林,聆聽鄧雨賢的生命聲景(上)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2/12/21
點閱數: 775
〈望春風〉餘音繞樑的曲調,與歌詞故事相輔相成,成就經典。作曲家鄧雨賢譜出許多臺灣經典曲調,優美哀愁的旋律,朗朗上口又感人至深,透過旋律流傳,他堪稱是各世代臺灣人的「音樂老師」。策展團隊拜訪芎林公學校,拜訪他曾經投注心力的教育現場,聆聽推敲他曾聽見領略的聲景記憶。
受訪者:芎林國小孟繁明校長、紙寮窩造紙工坊負責人劉邦平
會議主持:黃裕元副研究員
與會:陳明祥助理研究員
撰文/攝影:何宇軒
今日小編跟隨臺史博研究團隊來到了新竹芎林國小,一同來揭露作曲大師鄧雨賢較鮮為人知的教師生活。一到新竹,便感受到入冬後的冷冽強風,不得不佩服新竹人能承受一年四季的強風吹拂,幸好和暖的陽光,給我們無比的溫暖。出高鐵站便驅車前往拜訪鄧雨賢生前所任教的芎林公學校(現今為芎林國小)。這次很幸運能邀請到芎林國小校長──孟繁明校長以及就讀於鄧雨賢任教時期的校友──劉邦平先生,還有當地文史工作者、同時是鄉民代表的劉名揚先生。
圖1. 孟繁明校長(左)與黃裕元研究員(右)對談畫面。
抵達芎林國小,因為是平日上課時間的關係,校園裡洋溢著小學生玩樂的歡笑聲,學生們都散發著活潑與純真的氣息,看見孟繁明校長走在校園中,彷彿明星被學生們簇擁著,不知是否也因為如此,散發著爽朗的且和善氣質。鄧雨賢老師任教於此的時候,想必也因為年輕學子的活力與熱情,而啟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吧。想到這點,小編不禁覺得自己都年輕起來了。
校長文質彬彬的外表,熱情招呼我們到校長室入座後,不疾不徐地泡起了茶,大家在茶香瀰漫的氛圍中,談起鄧雨賢在芎林國小的故事。孟校長對校史與當地文史如數家珍,一同拜訪的劉邦平先生,也滔滔不絕地講起鄧雨賢的身世:鄧雨賢出生於桃園龍潭,其祖父、父親、叔父都是秀才,祖業都在芎林,以「一門三秀」稱譽的書香世家。因父親工作的關係,鄧雨賢移居臺北大稻埕,做過公學校老師、法院通譯,後加入唱片公司,譜出一首〈大稻埕行進曲〉成名。才華洋溢的他,1932年進古倫美亞公司擔任專職作曲,而有〈望春風〉、〈雨夜花〉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圖2. 劉邦平先生言談神情。
有趣的是,鄧雨賢雖生於桃園客家家族,卻創作許多知名的臺語歌謠,也因為其歌曲紅遍大街小巷,許多作品都被改編為軍歌,〈望春風〉被改編成〈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喚),原本浪漫感人的曲風,變成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卻也成為那一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坊間多認為,鄧雨賢由於歌曲被改編為日本軍歌,感到憤恨而離開唱片公司,這說法實在沒有什麼根據。1940年鄧雨賢仍在東京唱片公司本社發表歌曲,至於他的妻子鍾有妹女士,原先就在芎林公學校任教,就客觀因素來看,鄧雨賢離開唱片界的動力較可能是出自家庭因素。鄧雨賢當年「人生急轉彎」,從一個唱片公司作曲家、回到原點當個公學校老師,也算是回歸家庭、鄉情的溫暖懷抱吧。
圖3. 校葬儀式學生代表魏祺祉感思文手稿。
這趟芎林之旅,我們採訪到許多鄧雨賢教過的學生的線索,多是老學長們的口述和撰寫資料,鄧雨賢老師的教學風格,歷歷在目。據說他教學生很兇、會拿一枝長棍子當指揮棒,教訓學生會雙手齊下、毫不客氣,他會邀同學到他家裡去玩,給同學看漫畫書……芎林公學校在鄧雨賢病逝後,特別舉辦校葬儀式,學生代表魏祺祉寫了一篇感思文紀念他,全文手稿展示在校史館中,催淚緬懷的感念文裡也有令人莞爾一笑的字句:「在我們印象中老師最愛吸菸,而菸不離口,或許這時您的靈感一來,創了好多優美的歌曲,遺留人間、人人稱讚!」,這些貼身的觀察描述,豐富了人們想像中的鄧雨賢。
圖4. 存仁院,芎林地區的地方仕紳所共同創立。
劉邦平先生提到鄧家在芎林曾經和一群地方仕紳成立一座公益文教機構──存仁院,是棟兩層樓高的木造房子,這消息對於研究團隊是一個新的發現,鮮少人提及鄧家在新竹芎林地區的經營發展,且鄧雨賢一家也曾住在存仁院的廂房內。此外,鄧家也致力於芎林地區的人才培育,設立文林閣(現今為文昌廟),為培養訓練科舉人才而設立的文祠,文風鼎盛,後來還改建成文昌廟,每年都還有不少考生前來祈求考試順利。
孟校長提到芎林國小都有保留以前的文物紀錄,也成立了校史室來保存展示,儼然是座小型的博物館。校長隨後熱情地邀請我們一起參觀,在劉名揚的帶領下,一行拜訪了文林閣、存仁院現址等,還有他剛回芎林時住的地方,在市街的廣福宮附近,已改建成磚屋。
自芎林國小文林閣往下走,搭著丘陵高低錯落的矮房,穿過水圳,聽見鄧雨賢當年釣魚時聽見的潺潺流水,我們似乎能領受到鄧雨賢在芎林的生活足跡。
礙於單篇篇幅有限,就讓我們先賣個關子,下一篇再繼續開箱揭曉。
延伸閱讀:【望春風特報04】發揚阿公的樂聲,鄧泰超也有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