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讀生活跟文字的書@2021.7知音分享會
字級

讀生活跟文字的書@2021.7知音分享會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1/08/04

點閱數: 889

  由於疫情的緣故,本月份的知音分享會再次的在參加者們對著鏡頭揮手道別的分割畫面中落幕了。雖然遺憾沒能以相濡以沫的距離聆聽諸位知音的分享,但第二次的線上會議似乎已經讓大家漸漸習慣,討論也越發熱絡了起來。

線上會議畫面。志工大哥的孫子(?)也來湊熱鬧。

  特別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在會議中把長達八段的《病子歌》給完成,懷胎三月的校訂稿終於順利產下,可喜可賀。而且此次除了文字語音的校訂,比如這句「才袂害娘等候(tán-hāu)哥」經過討論與確認之後改成了較接近錄音內容的「才袂害娘聽候(thìng-hāu)哥」,還多了許多生活經驗上的分享。

〈病子歌(七)〉解讀稿。

  比如這句:「差人去買剃頭草  鴨卵通予厝邊兜」,可就讓許多參加者一頭霧水了。在長期參與的前輩們的分享之下,我們才知道剃頭草應該就是艾草,是要預備用浸泡過艾草的熱水幫小孩洗頭沐浴,既可擋煞又可清潔。而買鴨蛋的用途,則是會由家中長輩一邊拿鴨蛋在小孩的臉上滾動按摩,一邊唸道「雞卵頭鴨卵面,三日大甲毋識認」來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陳宗寶大哥還分享了「用熬煮過林投葉子的水替小孩擦澡,可以讓哭鬧難帶的孩子安定心神」的古早偏方。透過一張九十年前的唱片,我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習俗以多種多樣的方式穿透了時代,影響過我們這些不同世代的臺灣人的童年時光。

林投樹。

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數位物件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台灣(CC BY-NC 3.0 TW)。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faf8d23ff6496c5161b46ebbdf6a65#4451](2021/08/04瀏覽)。

  「真好,讀生活跟文字的書」一位被我拉來參加七月份線上知音分享會的朋友會後傳了這樣的私訊給我。他說的是幾位長期參與知音分享會的前輩志工,特別是常常能生動地描繪出深刻臺語詞彙的游新化大哥。雖然線上活動對這些長期投入的前輩知音們造成了些許不便,但也透過線上,給了遠在其他縣市的朋友們看見知音分享會動人瞬間的機會。

宗寶大哥再次替我們複習「𥴊仔」kám-á的樣子。

  在分享會的最後,我們將進度推向了《運河奇案》的第一段。這個以1929年發生於臺南運河的殉情事件為背景的戲劇唱片,推估應是發行於1933年左右。除了灌錄成戲劇唱片之外,類似的實事改編也可見於歌仔戲、小說、以及稍晚的電影當中,可以說是曾經替臺灣創作者們帶來豐富靈感的重要社會事件。

浚欽大哥提供鄉城台語文讀書會編註的七字仔作品《台南運河奇案歌》

  在《運河奇案》中,編劇家會怎樣發揮想像力,譜寫出新聞中未曾提到的事件背景以及兩位當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呢?欲知詳情,請期待八月份的知音分享會!

〈運河奇案(一)〉解讀稿。


關鍵字詞小整理:

眵目(tshuh-ba̍k):眼花、眼睛看不清楚。

剃頭草:應是指艾草之類的藥用植物,浸泡在熱水中用以洗頭沐浴。

 

出處:愛台語、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撰稿:周書正  編輯:楊笠琳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