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村之戀

演出者
許瓊華演唱
創作者
許天賜作詞、許石作曲
內容
這首歌是臺視電視連續劇主題曲,約發表於 1965 年,許石編曲製作收錄在《新臺灣民謠》專輯唱片中,並刊載在他隔年編輯的《許石作曲集第一集》裡。
原曲出自台東流傳的歌調採編而成的歌,當地名為〈石山夜曲〉,又叫〈石山姑娘〉、〈加路蘭港之戀〉,「加路蘭」即今富岡漁港、「石山」是附近的阿美族部落舊稱,為日治後期國民學校教師日高敏晶的作品,以日語演唱,據說是他為紀念在港灣工作的表妹而作,由於旋律優美、哀傷動人,在地方上廣為傳唱。
許石製作的〈檳榔村之戀〉,是將這首優美的阿美族日語歌謠,與另一段原住民歌謠接合而成,形成類似主歌、副歌的關係,前後有節奏的變化,富戲劇張力。兩段阿美族語歌詞,穿插由電視製作人許天賜作詞的臺語歌詞。
「檳榔村」是位於臺東卑南鄉的大聚落,原住民以卑南族為主,雖然這首歌的原曲出自阿美族歌曲,因作為連續劇主題曲,穿鑿附會的關係,也被以為是出自卑南族的歌謠。
除太王唱片製作發表的版本外,1966 年出道的重唱團體「雙燕姐妹」(徐美英、陳寶玲)也有灌錄,由電塔唱片發表。之後改編華語歌詞,盧靜子、林玉英、高勝美等知名原住民歌手都有灌錄。
原曲出自台東流傳的歌調採編而成的歌,當地名為〈石山夜曲〉,又叫〈石山姑娘〉、〈加路蘭港之戀〉,「加路蘭」即今富岡漁港、「石山」是附近的阿美族部落舊稱,為日治後期國民學校教師日高敏晶的作品,以日語演唱,據說是他為紀念在港灣工作的表妹而作,由於旋律優美、哀傷動人,在地方上廣為傳唱。
許石製作的〈檳榔村之戀〉,是將這首優美的阿美族日語歌謠,與另一段原住民歌謠接合而成,形成類似主歌、副歌的關係,前後有節奏的變化,富戲劇張力。兩段阿美族語歌詞,穿插由電視製作人許天賜作詞的臺語歌詞。
「檳榔村」是位於臺東卑南鄉的大聚落,原住民以卑南族為主,雖然這首歌的原曲出自阿美族歌曲,因作為連續劇主題曲,穿鑿附會的關係,也被以為是出自卑南族的歌謠。
除太王唱片製作發表的版本外,1966 年出道的重唱團體「雙燕姐妹」(徐美英、陳寶玲)也有灌錄,由電塔唱片發表。之後改編華語歌詞,盧靜子、林玉英、高勝美等知名原住民歌手都有灌錄。
聲音載體
黑膠唱片 (十吋)
發行編號
大王KLK-64
專輯年份
《新台灣民謠 (第五集)
電視劇檳榔村之戀主題歌》1965~1966
專輯資訊
許石採編民謠及創作專輯,全數音樂由許石編曲。
來源專案
許石生平研究案(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