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日治時期社會歌的再現:「文化協會的歌聲」合唱音樂會/楊笠琳
字級

日治時期社會歌的再現:「文化協會的歌聲」合唱音樂會/楊笠琳

類別: 文章分享

日期: 2021/12/28

點閱數: 1113

作者:楊笠琳(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兼任專案助理)

摘要

  臺灣文化協會創立於1921年,透過演講會等方式推動文化啟蒙,連帶促進了政治思想的傳播及社會運動。重要成員如蔡培火及蔣渭水更創作詞曲,宣揚當時本土知識份子所抱持的社會理念,從目前留下的資料可見〈臺灣文化協會會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臺灣自治歌〉、〈咱臺灣〉、〈美臺團團歌〉,而相關歌曲幾乎僅有歌詞或樂譜,罕有聲音留存至今。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了重新再現這些經典社會歌曲的音聲,2017年邀請臺南在地的點心擔合唱團進行編曲及演唱,而於合唱現場「臺灣文化日—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當中,除了特別邀集歌曲創作者的家屬,也聘請專業錄音團隊錄製每首歌曲,獲取品質良好的聲音,以利後續典藏和推廣。不僅於「臺灣音聲一百年」網站持續公開播送,效益也擴散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甚至於臺史博舞劇、新版常設展及升格活動中再次現身。


一、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

  臺灣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文化協會或文協)創立於1921年10月17日,今年(2021年)適逢文協成立滿100週年,博物館相繼推出文協主題特展,如國立臺灣美術館「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國立臺灣文學館「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立法院議政博物館「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也將於10月13日推出特展。

  回望日治時期文協的成立,是由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等人所組織的文化啟蒙運動團體,他們以「謀臺灣文化之向上」為宗旨,透過講習會、讀報社、演劇、播映影片等方式追求改變社會思想及風氣。這些知識份子為了傳播理念嘗試多元手段,更有人著手創作歌詞、譜曲。

  而有關促進政治思想的傳播及社會運動的開展,文化協會更是功不可沒,這也讓文協成為臺灣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組織。直到現在,文協亦為文化界的精神指標,2001年起,文協的成立日期10月17日被訂為臺灣文化日,每年這時候各地的文化館所會舉辦活動慶祝。

圖1:2017年10月14日臺史博於常設展展場舉辦「文化協會的聲音」講唱會活動情景。

資料來源:筆者攝影。

  臺史博響應臺灣文化日也已行之有年,包含2016年10月13日「文協的聲音」講座,2017年「自力造新民」系列活動,內容有「文化協會的聲音講唱會」利用常設展展場,讓觀眾於隨行椅上手捧歌本,聆聽由臺史博研究組黃裕元助理研究員主講的活動。以及10月22日星期日「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這場活動也是本文的主題。

二、文協歌曲及社會歌

  「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由六首四部合唱歌曲及穿插其中的歌曲講解組成,曲目為〈臺灣文化協會會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臺灣自治歌〉、〈咱臺灣〉、〈美臺團團歌〉、〈美麗島〉。其中僅有兩首留下歷史錄音資料,分別是〈咱臺灣〉和〈美麗島〉,其他四首則沒有歷史錄音。

  〈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是蔣渭水自創歌詞,1921年他將歌詞寫於信紙寄給林獻堂,聰明的蔣渭水搭配了兩首當時人們耳熟能詳的旋律,即使到現在這首沒有留下歷史聲音資料。其中一個版本是1895年由奥吉義作曲的軍歌〈勇敢なる水兵〉,提供文協平時使用。遊行時則配合1914年由一條慎三郎作曲的〈始政紀念日〉,這兩首歌都是公學校的唱歌教材。〈勇敢なる水兵〉版本很有節奏感和精神,適合文協集會時進行演唱,凝聚向心力。〈始政紀念日〉則是一般民眾都能在紀念會中聽到,這個熟悉感或能增加文協遊行時的能見度。2010年臺北市文化局委託創作的音樂劇《渭水春風》中演唱〈勇敢なる水兵〉版本,2017年臺史博的則是〈始政紀念日〉版。

圖2:〈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文獻。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為出身臺南的文人謝星樓作詞於1923年,曲調套用蘇聯的社會運動歌,同樣僅有樂譜,沒有聲音史料。謝星樓實際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透過創作歌詞表達其政治理想,而旋律採用勞動歌則意味著謝氏希望呈現大眾團結以爭取權益的氛圍。2021年明台高中的萊園合唱團於「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開幕典禮上演唱此曲及〈咱臺灣〉。

  〈臺灣自治歌〉的詞曲皆為蔡培火所創,1925年他因政治結社入獄,在臺南監獄寫下這首歌,強調臺灣人自治的權利。他對於歌詞的念法處理細緻,例如「田園阮開」以俗音發音較親切,「玉山崇高蓋扶桑」則以正音讀,氣勢足。綜觀整首歌詞和旋律,可想像蔡氏期望透過此曲振奮臺灣人的團結熱血及自治思想。

  〈咱臺灣〉和〈美臺團團歌〉的詞曲亦皆為蔡培火創作,〈咱臺灣〉1934年被灌錄為唱片,由林氏好演唱,蔡培火自己也常在社會場合中演唱推廣。1945年時蔡瑞月曾以此曲創作現代舞〈咱愛咱台灣〉,目前網路上也有多種二創版本,包含邱垂貞、羅惠真、芝山國小合唱團、明台高中合唱團皆演唱過。

  〈美臺團團歌〉是蔡培火為了其創設的電影巡演隊「美臺團」所寫的歌曲,他們會在電影放映前演唱團歌。〈美麗島〉是泰平唱片公司於1934年出版的作品,作詞人為出身臺北樹林的文學家黃得時,作曲人是朱火生。這張唱片有流傳下來,因此這首歌有歷史錄音資料,由歌手芬芬演唱。

圖3:〈美麗島〉唱片圓標。資料來源:臺灣音聲一百年。

三、籌備「文化協會的歌聲」合唱音樂會

  時間往後拉回到2017年,已經演講幾次「文協的聲音」講座的臺史博黃裕元研究員,認為可以透過將當時的社會歌重新再現,嘗試重建並活化相關歷史素材,從聲音的角度呈現臺灣歷史中重要的一頁,再現社會歌當時的面貌,並且介紹給當代的臺灣人認識,同時期盼能感動人心。

  如果有歷史原音便可以忠實呈現歷史,讓人直接感受時代氛圍,但是這次挑選的六首歌曲當中,有四首歌沒有留下錄音資料,若僅閱讀歌詞和樂譜並沒辦法感受到社會歌的力量。因此要再現,便需要創作出可被聆聽的音樂。

  創作的根本在於已知的歷史材料,而這些歌曲的材料便是歌詞和旋律,為了貼近史實,這部分需要依循有根據的資料。而有空間進行發揮的便是編曲和表演的形式,這部分考量美感和歷史,因此編曲講究符合當代人的聽覺審美,這也有利於後續的應用,並且貼合文協的宗旨,由團體進行演唱,而且希望涵蓋不同性別,混聲合唱是蠻合適的形式。

  決定要開展這件事情後,我們想到了於臺史博特展「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開幕式表演的團體「點心擔合唱團」,他們不僅帶來優美的合唱歌聲,指揮彈吉他即興表演的模樣也令人印象深刻。筆者向公共服務組(以下簡稱公服組)同仁陳涵郁取得合唱團的聯絡方式後,於7月19日寫email接洽聯絡人顏俊峰老師,表明想委託他們編曲及合唱表演的需求。

  顏老師收到信後,隔天親自前來臺史博,和黃裕元研究員討論活動內容,瀏覽歌詞和樂譜,並商談細節。顏老師回去後經過和團長及編曲老師的討論,於23日傳訊給裕元:「可以參加這次演出,我們也認為很有意義;尤其蔡培火先生是團長的親叔叔。」原來團長蔡耀光先生的太太蔡富花女士是蔡培火的姪女,真是太巧了。而後經過幾次信件往返,最終點心擔合唱團接下這個邀請。

  開始創作前,需要向作詞作曲的著作財產權人取得授權,我們聯絡了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並透過國立臺灣文學館聯繫上黃得時的家屬,以進行說明和授權事宜。此外,為了製作宣傳海報,也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授權《蔡培火的詩歌》內的蔡培火先生照片。

圖4:「文化協會的歌聲」合唱音樂會文宣。資料來源:臺史博臉書粉絲專頁。

  接著點心擔便著手創作,編曲由曾經入圍第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作曲獎的萬益嘉(Edgar L. Macapili)老師負責。記得萬益嘉老師在受訪時曾經提到,每個時代會有屬於當時代的聽覺審美,他在編寫合唱曲時也將這個想法放在心上,期望賦予這些歌曲嶄新的生命,在當代被更多人聆聽、接受。

  過程中不免也遇到需要進一步考證的問題,例如部分歌曲只有歌詞,沒有留下聲音檔,而且有些詞語不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因此讀音有待確認。合唱團慎重地向臺史博請教唸法,我們除了提供李筱峰老師自行錄製的〈臺灣自治歌〉語音,也協助將〈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整首唸一次。

  我們也曾帶著攝影器材,於合唱團週三上午固定練唱時前往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南門教會,與合唱團團員互動。由裕元為團員講解這幾首歌曲的背景,傳達本次活動的意義。筆者及研究組專案助理李龍雯先生則從旁進行影像紀錄,除了拍攝、錄製合唱練習過程,也專訪顏老師,瞭解點心擔合唱團的沿革、表演經歷、團員背景等脈絡。團員多是在求學階段有參與合唱團經驗,於工作退休後重拾興趣。

圖5:點心擔合唱團練唱情景。資料來源:筆者拍攝影片截圖。

  8月份筆者與公服組新聞聯絡人陳郁婷討論臉書貼文和活動頁設置,以及新聞稿發布的時間,最後於中央社及自由時報等平臺曝光。臉書文「【#音聲】點心擔尬臺灣文化協會,迸出新滋味!」觸及3,471人,按讚數94。新聞稿〈蔡培火獄中寫歌 臺史博重現激昂歌聲〉則獲得8家平面及網路媒體的報導。

  此外,我們也在相關臉書社團及批踢踢實業坊張貼訊息,如臺灣史版、博物館版、臺灣音樂版、臺南版。同時於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申請公告訊息,活動當天有6名教師參與。也曾帶著文宣品拜訪里長,里長也願意替臺史博宣傳。

四、合唱音樂會現場報導

  10月這場音樂會於臺史博展場的圓形劇場舉行,活動開始前,觀眾陸續於劇場入口報到,簽到後接過印有6首歌曲歌詞的復古歌本、唱片造型的扇子,以及「臺灣音聲一百年」網站(以下簡稱音聲網)宣傳摺頁,入場坐定等候,翻閱文宣。舒適座椅和階梯式座位帶來享受聆聽的基本條件,完備音響系統讓合唱團得以發揮。

圖6:音聲網唱片造型文宣扇正面。資料來源:文宣設計何宇軒。

  時序稍微往前,當天早上點心擔及小白馬錄音工作室早已進館彩排,合唱團練唱時,兩位錄音師觀察聲部及伴奏鋼琴、長笛位置架設麥克風。合唱團也和裕元演習上下臺的時間點,畢竟20幾人的走位需要時間,趁著講解結束前就定位,緊接著演唱才能帶給觀眾緊湊豐富的感受。合唱團也建議在唱歌前播放一小段歷史錄音,讓觀眾品味不同的版本。

圖7:「文化協會的歌聲」合唱音樂會演唱及觀眾參與情景。資料來源:何宇軒攝影。

  在這社會歌再現的珍貴時刻,我們邀請貴賓共襄盛舉,出席的音樂家家屬有蔡培火的姪女蔡富花夫婦,從臺北遠道而來的黃得時後人,以及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處長。開場時,司儀朱英韶小姐介紹他們給觀眾致意。開場後,由黃裕元研究員主講,講解歌曲故事,帶領104位觀眾一起朗誦,接著欣賞合唱演出,合唱團現場聲響效果蠻動人。

圖8:〈美麗島〉作詞黃得時家屬與館方合影。資料來源:〈歌謠先聲:文化協會與社會歌〉。

  文化協會透過持續舉辦公開講演,為民眾帶來新思潮。而今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身為公共博物館,也透過類似的形式進行公開演講和表演,除了讓觀眾感受日治時代社會歌的新風貌,亦持續地傳達多樣的臺灣故事。

五、「文化協會的歌聲」反思及效益

  雖然在準備合唱音樂會的過程中大家都很投入,仍然難免有些遺憾。當時我們沒事先預想到調查觀眾的參與心得並驗收成效,沒有準備問卷,而在將近4年後的今天,也難以追蹤當時所有觀眾的回饋。也沒有於活動過後馬上進行討論和檢討,在記憶猶新的時候針對未來舉辦相關活動提供一些更實際的建議。

  另外參與人數其實也還有進步空間,圓形劇場的座位可以容納120人,若在走道之間加上博物館隨行椅則有機會達到140人,但恰逢週日的當天人數僅有104人,其中還有部分是合唱團團員及家屬。若有更多觀眾能在現場體驗到合唱社會歌的聲響效果就更好了。

  參與人數較少的原因推測有兩個,其一為音樂會並非「愛聽臺灣100年:系列講演會」的首場,第一場可能獲得較多關注,包含觀眾及館員會好奇這樣新推出的活動。另外筆者曾私下獲知一些回饋,有觀眾參與系列活動的前兩場,認為沒有達到他們的理想,因此比較沒有意願持續參與同系列的合唱音樂會活動。不過合唱曲需要創作及練唱時間,若要安排於系列活動的第一場,勢必需要更早開始籌劃。

  另一個參與人數不甚理想的原因推測為舉辦的時間點,當年度的10月7日至10日為四天連假,連假時期會有許多人安排出遊,而連假週末過後的旅遊熱潮會稍微減退,音樂會舉辦時間10月22日為連假後的第二個週末,或許有一點影響。但是當時這樣安排也已考量過各種因素,包含盡量接近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不過未來還需要將人潮更仔細地考量進來。

  另外,活動圓滿結束後便是成果的整理。除了靜態照片,我們還剪輯一部精華影片上傳至音聲網的研究分享,並將歌曲呈現於音聲網。錄音師將多軌錄音進行母帶製作,力求還原現場聽覺感受。後續臺史博將音檔上傳至音聲網的音聲資料室,並推出線上主題展覽,搭配文協介紹、唱片錄音、活動照片、史料,整理為展覽「時代的聲音」單元下的「歌謠先聲:文化協會與社會歌」。提供沒辦法參加實體活動的朋友們隨時聆聽欣賞。

圖9:音樂會結束後大合照。資料來源:何宇軒攝影。

  此外,也有機關團體和個人向臺史博及點心擔取得聲音或樂譜授權,進行多元應用。包含2018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製作開館特刊《掛號》,於戲劇特輯中運用〈美臺團團歌〉作為故事錄音檔配樂。以及該館開館特展「大覺醒時代」於展區播放〈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及〈臺灣自治歌〉音檔,民眾得以使用耳機進行聆聽。

  2019年10月16日臺史博於臺灣文化日的活動上,雞屎藤舞蹈劇場使用〈臺灣文化協會會歌〉進行舞劇創作。2021年臺史博更新的常設展當中使用了〈臺灣文化協會會歌〉,同年的「臺史博Rising! 認識臺灣從這裡開始。升格暨館慶系列活動」中,點心擔合唱團將再次於「樂為世界人演唱會」為大家演唱文協歌曲。原來,這些新生的社會歌正生生不息地在臺灣各地流轉著。

圖10:「臺史博Rising! 認識臺灣從這裡開始。升格暨館慶系列活動」文宣。

資料來源:臺史博臉書粉絲專頁。

參考文獻:

1.〈國美館「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主題展 為文協百周年紀念活動揭開序幕〉,中華民國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25762.html,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2.〈文協百年 臺文館「百年情書特展」 用情書傳遞無情世道中的炙熱心意〉,中華民國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27289.html,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3.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立法院議政博物館,https://aam.ly.gov.tw/P000020_02.do/85,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4.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學網文學史辭條,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6.aspx?k=%E8%B3%B4%E5%92%8C&Sid=264,瀏覽日期:2021年7月11日。

5.陳翠蓮,〈臺灣文化協會〉,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734,瀏覽日期:2021年7月11日。

6.〈【#演講】2016臺灣文化日活動「臺灣文化協會的聲音」專題演講〉,臺史博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posts/10154592184772065,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7.〈臺史博10/17、10/29兩日免票 慶臺灣文化日暨開館6週年〉,中華民國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71097.html,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8.〈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7/10/14~11/12【「自力造新民」臺灣文化日暨開館慶系列活動】〉,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http://www.cam.org.tw/%E5%9C%8B%E7%AB%8B%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5%8D%9A%E7%89%A9%E9%A4%A8%EF%BC%9A20171014-1112%E3%80%90%E3%80%8C%E8%87%AA%E5%8A%9B%E9%80%A0%E6%96%B0%E6%B0%91%E3%80%8D%E8%87%BA%E7%81%A3%E6%96%87%E5%8C%96%E6%97%A5%E6%9A%A8%E9%96%8B%E9%A4%A8%E6%85%B6%E7%B3%BB%E5%88%97%E6%B4%BB%E5%8B%95%E3%80%91/,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9.黃裕元,〈【台灣文化日系列2】學唱台灣最早的社運歌曲〉,民報,https://www.peoplenews.tw/news/6174f322-e740-4deb-8a12-79b4b2943d46,瀏覽日期:2021年7月26日。

10.〈臺灣文化協會之歌 - 藏品資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18.011.0014.0004,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11.黃裕元,1920年代的知青必學社運歌曲!〈臺灣文化協會會歌〉與〈臺灣自治歌〉,故事 StoryStudio,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nmth19/,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2.黃裕元,愛肝.軍艦.行進曲──日本軍歌的臺灣遺產(上),故事 StoryStudio,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nmth9-1/,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3.姚孟昌,【專文】從1920年代的台灣歌曲 回顧台灣人追求自治、自決、自主的願景,民報,https://www.peoplenews.tw/news/8a32346d-7288-4c96-a1a5-9c9a4e392013,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4.A. Taka,軍歌「勇敢なる水兵」,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rgecIqCr0,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5.《渭水春風》 - 音時劇目 -,音樂時代劇場 | All Music Theatre https://www.allmusic.com.tw/article/52,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6.音樂時代劇場,渭水春風:〈台灣文化協會會歌〉選段,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cUq5ab63U,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7.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謝國文〉,臺南研究資料庫,https://trd.culture.tw/home/zh-tw/people/104761,瀏覽日期:2021年7月27日。

18.〈副總統出席「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開幕典禮〉,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5890,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19.賴淳彥,《蔡培火的詩曲及那個年代》(臺北市: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9)

20.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歌的故事:蔡培火音樂特輯,臺灣音聲一百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Article/Forums/731bcdd8-325d-4db8-93bd-6913d95f0a2f,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21.〈咱臺灣〉,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https://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e93f6ef8-e95b-42a5-b6f3-7dee62f95548,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22.許丹心,〈維德專欄—欣賞咱愛咱台灣〉,台灣新生報,https://tw.news.yahoo.com/%E7%B6%AD%E5%BE%B7%E5%B0%88%E6%AC%84-%E6%AC%A3%E8%B3%9E%E5%92%B1%E6%84%9B%E5%92%B1%E5%8F%B0%E7%81%A3-160000347.html,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23.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北市:臺原出版,1993)。

24.李政亮,〈【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美台團考〉,想想論壇,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8263,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25.文學類工作小組,〈黃得時〉,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592,瀏覽日期:2021年7月28日。

26.黃裕元,〈聽見的歷史:聲音史料的發掘、蒐集與活化〉,國立臺灣圖書館線上演講廳,https://wwwacc.ntl.edu.tw/sp.asp?xdurl=MP8AP/MediaPlay.asp&xItem=63783&media=4&mp=8,瀏覽日期:2021年7月24日。

27.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30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 破千件作品角逐17項大獎 特別獎葉垂青、王安祈獲得,傳藝新聞,https://www.ncfta.gov.tw/information_45_99944.html,瀏覽日期:2021年9月19日。

28.〈【#音聲】點心擔尬臺灣文化協會,迸出新滋味!〉,臺史博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posts/10155744003017065,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29.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社運●合唱●蔡培火「臺灣文化日-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9906862275964/?acontext=%7B%22event_action_history%22%3A[%7B%22surface%22%3A%22page%22%7D]%7D,瀏覽日期:2021年8月18日。

30.文化部,〈蔡培火獄中寫歌 臺史博重現激昂歌聲〉,中央社訊息平台,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21986.aspx,瀏覽日期:2021年7月11日。

31.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社運X合唱=蔡培火「臺灣文化日—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臺灣音聲一百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Article/Forums/9155c2ef-207b-4be0-bb81-a53ff490de03,瀏覽日期:2021年9月18日。

32.Fox Allen,〈文化協會〉,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raxyONqYA&list=PLh84ZyrGZHA51VhfEoiOhL68UdlnhlPm4,瀏覽日期:2021年7月21日。

3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歌謠先聲:文化協會與社會歌〉,臺灣音聲一百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d10811b5-bc94-4bf6-9ab6-f93ab32b6180,瀏覽日期:2021年7月25日。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