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無聲勝有聲的寧靜奇趣 @2025.08 知音分享會
字級

無聲勝有聲的寧靜奇趣 @2025.08 知音分享會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5/08/22

點閱數: 20

知音分享會

主題:多元聲景《林投姐》(下)

時間:2025年8月6日 10:00-12:00

南渡策室 參與紀錄

 

八月的知音分享會一樣非常熱鬧,幾乎把會議室都坐滿了。率先由書正、芳瑢分享高雄內惟賊仔市,現場照片小小空間擠滿了人,有趣的是有別於一般在夜市看到的叫賣場景,市場內的拍賣雙人搭檔,好像吐槽和裝傻的組合一樣,一搭一唱,一樣一樣穩穩地拍賣商品。永欽大哥分享年輕時參與賊仔市的記憶,也接著分享了被偷牛的經驗,引起一陣關於牛的討論。新化大哥分享有趣的找牛神蹟,牛不見之後問神吃藥,結果一直拉肚子,某天晚上起床上廁所的時候就這麼巧發現走失的牛。

 

瑩秋姐也分享國小的時候養羊的經驗,當時有「刣豬屠羊」拜天公的習俗,也發生過有趣的找羊故事,問神後得到「綴鐵枝路行」的答案,後來沿著鐵路走真的找到被偷牽走的羊,養到過百斤重後被殺掉,讓年幼的瑩秋姐哭得很慘,印象非常深刻。新化大哥也分享羊有關的俗諺與「見青就食」,指羊一看到青草就馬上吃。瑩秋姐也分享台語會說「哭甲若羊仔」,因為羊哭聲和小孩哭聲非常相像。宗寶大哥也分享羊愛吃鹽性食物,例如白墡塗(pe̍h-siān-thôo),華語為白堊土,很適合養羊,不好種植作物但鹽分高,台南地區大約在左鎮、大內、靠曾文溪一帶很多。

 

*瑩秋姐分享小時候養羊的故事

 

這次分享會特別邀請台灣聲聲景協會的范欽慧老師,來和大家分享有趣的聲景研究。

2010年時,將718定為「世界聆聽日」,是加拿大的音樂家 Murray Schafer 的生日,又被稱為「聲景之父」,他率先提出「聲景」(soundscape)概念,世界各地相繼發起「世界聲景計劃」。協會認為台灣也應該用自己的方式響應,於是在2017年時,將717定為「台灣聆聽日」(諧音「聽一聽」),每年舉辦主題系列活動,例如2017年「靜城淨心」聆聽台北成的水、2021年「「那一天,我們共同聆聽的早晨」在疫情期間邀請大家共同參與錄製早晨的聲音等等,台灣聲景協會開始思考,要如何持續透過聲音創造改變?作為一種公民行動?於是在2023年做了「尋找55分貝的靜土」系列活動,協助公民覺察安靜,培育「寧靜追蹤師」,到處尋找城市內的靜土,該計畫還得到2024年總統盃黑客松的獎項。

 

*范欽慧老師熱情地當特別來賓

 

今年台灣聆聽日的活動為「寧靜城市的戰鬥與演習」,針對城市噪音議題舉辦系列活動,聲景協會在今年7/17萬安演習期間於四號公園進行聲音監測,架設了四台聲音盒子監測聲音,演習期間平均為 48.9 分貝,記錄城市最喧囂與最寧靜的片刻。也進行寧靜走讀,讓大家重新覺察環境中的聲音。

在范老師分享後,眾人分別談談對「寧靜」的聲音感受。書正老師談到,確實在演習時,環境噪音極少,住鄉下特別可以注意到平時沒注意到的細微的環境音,新化大哥提到最近回山上住,特別會聽到啄樹鳥仔的聲音,也常聽到貓頭鷹的聲音,雨下多的時候,會聽到四跤仔(青蛙)的聲音、雨怪(hōo-kuài,樹蛙)的聲音。

 

永欽大哥也分享「麻竹」相摩擦的聲音,聽得很舒服,但如果沒住過鄉下的人,可能會被這聲音嚇到。范老師回應說,竹林的聲音是非常代表台灣共同記憶的。新化大哥也分享,不同的鳥飛行拍翅的聲音也不同,例如老鷹、鴿子飛翔的聲音也都分得出來,最有趣的當數竹雞仔的叫聲莫屬,新化大哥擬音「kiú kòo kuài 」、瑩秋姐擬音「kiú kòo ke」,同一種物種有不同的擬音,非常有趣。來自屏東的實習生也分享壁虎的聲音,相信都有聽過都市傳說南部壁虎會叫、北部壁虎不會叫。

 

*實習生分享對於壁虎聲音的觀察

 

這讓裕元老師想起最近在想的一個問題,台語經典歌曲〈秋風夜雨〉的歌詞裡提到:「聽見杜蚓(蚯蚓)哮悲情」,蚯蚓會叫嗎?是什麼樣的悲情的聲音呢?裕元再加上一首歌,有一首民謠〈杜蚓仔歌〉也是說蚯蚓會唱歌:「彼隻杜蚓仔就是身來長、腰來軟,伊才會叫歌......」在座的知音長輩們都表示確實有聽過蚯蚓的叫聲,但有說是高頻的聲音,有說是穿梭在土裡而有水泡的聲音,莫衷一是。

據筆者後續查詢資料,蚯蚓並無發聲器官,理論上不可能自體發出聲音,可能是常伴隨著環境噪音、土壤震動等所發出的聲音,被誤會為蚯蚓的叫聲。

 

范老師連結到最近很紅的「台灣感性」,問大家認為聲音上的「台灣感性」為何?宗寶大哥提出「食飽未?」引起新化大哥對台語俗雅的討論,也一時興起,講了一則台語笑話:「老師要回將軍帳,三頓攏食雙頭醬;門口徛著招鬼牌,囝孫代代倚門牆 。」藉由有趣的台語笑話,呈現台語用字用詞的精妙。

 

范老師也接著提出討論主題「什麼是讓你安心的聲音?」,與會的大家熱烈迴響,宗寶大哥說是:「你就莫插伊就好矣!」 ;書正老師說:「市區穩定低頻的聲音」;裕元老師:「巷弄裡的聲音,包含巷弄裡的氣味等綜合感官體驗」;新化大哥:「雨打葉的聲音」;錢真老師:「南管聲,聽到熱鬧的聲音就會看到鄰居、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瑩秋姐:「敲鐘擂鼓的廟會聲」;庭耘:「中西區小孩常聽到的飛機聲」。

 

*書正老師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聲景


 

這次范老師精彩的分享,完全激起大家的分享欲,大家都熱烈描述起和自己深刻連結、產生感情的聲音,也從大家的分享中展開多元想像。熱烈的討論也擠壓到《林投姐》的時間,在知音分享會的尾聲,大家一起把《林投姐》完整聽完,可以好好期待下一次知音分享會聆聽《林投姐》第二集,揭曉後續的故事。

 

*人數突破二十人,熱鬧的知音分享會


 

字詞補充:

賊仔市 tsha̍t-á-tshī:跳蚤市場

豬屠羊 thâi-ti-tó-iûnn:殺豬宰羊

見青就食 kìnn-tshenn-tō-tsia̍h:指羊一看到青草就馬上吃

雨怪 hōo-kuài:諸羅樹蛙的俗名

雙頭醬 siang-thâu-tsiùnn:文雅地說「大便」

招鬼牌 tsiau-kuí-pâi:文雅地說「幢幡 tōng-huan」

倚門牆 uá-mn̂g-tshiûnn:文雅地說「乞丐」

將軍帳 tsiong-kun-tiùnn:文雅地說「棺材」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