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深入臺史博志工的家!@2021.6知音分享會
字級

深入臺史博志工的家!@2021.6知音分享會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1/07/08

點閱數: 943

  隨著疫情的變化,三級警戒之下的知音分享會只好移師線上,經過了5月的調整與測試終於順利的在6月18日舉辦,並將共計八段的《病子歌》解讀推進到了第七段。故事內容也從懷胎害喜,到小孩順產並做了「三日禮」,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線上知音分享會。

  本來十分擔心少了面對面討論的熱度,分享會的趣味度可能會大打折扣,但沒想到事先透過底稿「做功課」的幾位參與知音們仍然踴躍的提供了自己的修訂建議。例如在陳宗寶大哥與張浚欽兩位志工大哥的校訂之下,這句「紅包我栓八圓銀 恰賣乎人笑鷄孫」經過校訂成了「紅包我攢八圓銀 較袂予人笑龜祟」。如果不是宗寶大哥的這個神來一筆,我們大概很難將「雞孫」跟「龜祟(指人做是小氣、不乾脆)」聯想在一起。

宗寶大哥於分享會前認真「做功課」的成果。

  另外還有「貺(hīng)」這個字的使用。經過游新化大哥與浚欽大哥的指點,這句「諒加通倖厝邊兜」才被校訂成了「冗加通貺厝邊兜」。而其中這個「貺」因為跟「還(hîng)」的讀音相近,但貺指的是回禮、贈禮,而不是還債、還錢。這箇中微妙的差別若非有兩位知音提醒恐怕很難發現。

  除了解讀的工作依舊順利進行,線上會議也有線上會議特有的醍醐味。不知道「𥴊壺(kám-ôo)」是什麼?沒關係,來來來,讓陳宗寶大哥拿著手機帶你們走進他家倉庫,讓他拿出「𥴊仔」與「𥴊壺」,讓大家知道這兩樣東西的大小差異與各自的用途,實際看看用竹片一層一層交疊編織出的「𥴊壺」與「篩子」的不同。沒聽過「砛墘(gîm- kînn)」這個詞?葉永欽大哥帶你們走出他家大門,在老屋的房簷下展示「砛墘」的樣貌。不知道荸薺炒香菇這道菜?永欽大哥的妹妹也會在旁邊隨時提點,不論是炒香菇還是麻油煎香餅,她都是箇中高手。

永欽大哥指出家中的「砛墘」位置。

  本來擔心可能因為難以討論而提早結束的分享會,最後超過了預定時間還讓人覺得意猶未盡。除了《病子歌》本身就足夠熱鬧有趣之外,參與的「知音」們精彩豐富的生活經驗與母語知識也是此次線上分享會成功的重要因素。期待七月的分享會能看到更多的知音加入,帶給我們更豐富更迷人的分享。


關鍵字詞小整理:

貺(hīng):餽贈、贈禮、逢喜事時主人送親友禮物宣告喜訊。

𥴊壺(kám-ôo):大而淺的圓形盛物竹筐。

砛墘(gîm- kînn):指舊式房屋屋簷下的臺階處。

 

出處:愛台語、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撰稿:周書正  編輯:楊笠琳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