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三八新娘憨女婿》@2024.09 知音分享會
類別: 活動報導
日期: 2024/09/18
點閱數: 64
以美味豬腳聞名全臺的萬巒到底應該怎麼發音呢?身為主持人的我跟好幾位知音一臉理所當然的念出:bān-luân。想不到聽了芙蓉姐在慶和宮紀錄的廟埕叫賣,又得到幾位知音的指點,才知道原來在地的讀音是「bān-bân」。細查其由來,最常見的是「萬」層山「巒」的由來。但若是以「巒」字台語並不讀做bân來看,這個萬層山巒的典故很有可能是望文生義而來。跟當地部落名、或是部落數量眾多相關的「萬蠻、蠻蠻」倒是多了些說服力。
「若欲比較,我較愛食里港的豬跤。」雖然沒人問,但身為八分之一個里港人,我忍不住要推廣一下我們里港的水煮豬腳,想不到反而被潑了一盆冷水。「里港的(豬跤)是食彼个搵料,是蒜蓉豆油咧好食!」新化大哥毫不留情地說,但我完全沒辦法反駁。不過我很快的轉換了心情,從新化大哥接下來的補充裡面抓到了值得特別介紹的詞彙。他說:豬跤有幾若種作法,像萬巒的豬跤滷好了後會koo起來……
「等咧等咧!」我馬上阻止新化大哥繼續說下去。
「這个koo是啥物koo?」
「koo(罟)就是撈起來的意思。」
「哪按呢,koo跟hôo(撈)有啥物無仝?」
聽到我的疑問,幾個知音們熱心得跳出來解釋,原來雖然用華語解釋一樣是撈,但koo(罟)是不帶水分的乾撈,而hôo(撈)則是會連著水分一起帶上來的濕撈。比方說港式的乾麵「撈麵」,翻成臺語可能應該翻成「koo麵」而不是「hôo麵」。
順著濕度的話題,新化大哥還跟我們分享了越來越少人用到的單字「tshî-tshî(溡溡)」。這個字是形容物品稍微帶點水氣,譬如說返潮或是衣物將乾未乾的那種濕度。若是以濕度從高到低排序,應該依序是tâm-tâm(澹澹)、sip-sip(溼溼)、才到tshî-tshî。若不是新化大哥提出來,不然在場可能有半數以上的知音是從未聽過這個說法的,只要還滴不出水就一率說sip-sip。
緊接著的中元普渡音聲一樣是芙蓉姐在慶和宮錄到的,內容是法師所念的疏文(sòo-bûn),指的是法師念給神明聽的禱文。仔細聽疏文內容,除了常見的爐主之外還聽到「頭家仔(thâu-ke-á)」這個詞語。原本以為指的是出錢的老闆,經過瑩秋姐解釋才知道頭家仔指的是在爐主之下,負責較小區塊的事物,譬如分配區域的丁錢收取或是庶務。雖然常常並稱是爐主頭家或是頭家爐主,不過爐主的責任跟負責的範圍通常較大,若用現行的社會制度比喻的話可能比較接近里長跟鄰長的關係。爐主負責整個祭祀,而頭家仔則負責與他分配在同一「緣(iân)」的信眾相關的事物,所以有的地方會稱作「緣首(iân-siú)」。
在分享的中途,從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來交流國家語言導覽的幾位朋友也入座旁聽,讓這次的分享會來到了參與人數的新高峰。而除了人數增加來,隨著不同背景、經驗、語言記憶的知音加入,分享的內容也跟著豐富起來。譬如說在解讀《三八新娘憨女婿》的一句語詞「三八叮噹(sam-pat thīn thōng)」的時候,宗寶大哥問來自台中的科博館知音是否中部讀音有些微不同?幾位新朋友馬上點頭說他們的讀音比較接近sam-pat thin thong,而來自高雄的知音則說他聽過的是sam-pat tin tong。透過曲盤錄音裡的詞語(通常是北部腔),來自不同縣市的知音們過去的語言記憶突破了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在小小的會議室裡交會、流動、甦醒,這種生命與聲音的交流,不正是知音分享會的迷人之處嗎?
如果你也想一起感受這些迷人的時刻,或是單純想聽、想看、想碰觸這些來自台灣不同切面的聲音,都誠摯的歡迎現場或是線上參加。十月份的分享會預計會在10月9日舉辦,到時候我們不見不散!
關鍵字詞小整理:
萬巒:bān-bân。屏東地名,以滷豬腳聞名全臺。
罟:koo。用工具在水中撈東西(撈的過程會漏去水分)。
撈:hôo。在水中撈東西(不見得使用工具且過程不見得漏去水分)。
溡溡:tshî-tshî。潮濕、濕潤的樣子。
疏文:sòo-bûn。祈禱文。
頭家仔:thâu-ke-á。單獨用的時候稱頭家仔,與爐主並稱時為爐主頭家或頭家爐主。與爐主同為公廟祭祀時的信徒代表,但爐主僅有一人,而頭家通常是多人。
三八叮噹:sam-pat thīn thōng。三八、耍寶、或是刻意搞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