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研究分享 > 隨著歌謠去進香:北港進香歌/黃偉強
字級

隨著歌謠去進香:北港進香歌/黃偉強

類別: 文章分享

日期: 2020/09/21

點閱數: 1420

隨著歌謠去進香─北港進香歌          

作者:黃偉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研究助理)

(本文為投稿至「樂聲雜音的交響:第3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研究分享文章,經作者本人同意刊登於本站。)

北港朝天宮是臺灣許多地區媽祖的進香中心,每年農曆一月至三月之間,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徒紛紛前往進香參拜,祈求一年的平安順利。尤其以北部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特別突出,雖然沒有華麗的行頭與陣仗,但從他們行禮如儀,畢恭畢敬的參拜舉動上,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於北港媽祖信仰的虔誠。

苗栗西湖人彭華恩喜愛創作唸歌,1960-70年代創作多首關於苗栗地區風土民情以及時事的作品,譬如描寫苗栗農民日常的〈耕田歌〉、描寫1963年苗栗風災的〈葛樂禮颱風記〉,以及記敘出遊的〈阿里山風景歌〉、〈環島旅行記〉,以及〈北港進香〉。

圖:1974年彭華恩《雜念歌》專輯,樂美唱片發行。

北港進香這首歌長2分鐘,由彭華恩自編自唱,雖稱為歌,實際上是客語的唸白。北港進香歌的歌詞主要描寫西湖鄉民往北港進香的所見所聞。彭華恩雖沒有寫明進香的主辦廟宇,但透過歌詞對進香行程與儀式的描寫,可以從中推敲出舉辦的廟宇是今日的西湖五龍宮,因此這首歌最珍貴之處,便是描寫1970年代西湖五龍宮的北港進香,有助於我們回顧當時的進香概況,而且更可以與今日的西湖進香團相互對照。

那麼就讓我們隨著彭華恩的唸歌,跟著1970年代的西湖進香團,搭乘巴士走一趟北港進香之旅吧。

二三四湖鴨母坑等四莊 今天媽祖婆往下北港來進香

    四莊善信人等非常多 巴士坐到十五輛

    昨暗哺九點來出發 一律趕到八卦山上來參觀

    大佛臺灣第一大 高有七丈二呎長

    登上大佛面上來看下 恰似彰化望香堂」

首段歌詞說明了參與進香的村庄,分別是今日的二湖、三湖、四湖、鴨母坑等四個聚落,這四個聚落以西湖五龍宮為信仰中心。五龍宮主祀天上聖母,建立於1872年,是苗栗地區歷史悠久的媽祖廟,因為後方山勢猶如五條飛龍,因此稱為五龍宮。

圖:西湖五龍宮

1970年代的西湖進香團,參與人數可以達15輛巴士,就人數來看大致上參與人數至少有400至500人左右。進香團於晚間9點出發,在中山高速公路尚未設置的年代,乘著夜色南下,到隔天早上抵達了八卦山參觀,這時八卦山上的大佛剛落成不久,是當時十分新穎且知名的彰化景點,從八卦山頂向下看,彰化市的風景一覽無遺。

圖:八卦山大佛

圖:進香團遊覽車經過北港大橋的畫面。出自:1966年北港迎媽祖紀錄片。

過了車駛到南瑤宮內來燒香

宮前失了主 車子駛到新港北港來進香

庇祐大家事業好 庇祐各個身體得安康

北港歇一夜 第二日卯時過爐就轉故鄉」

離開八卦山之後,進香團抵達了彰化南瑤宮來燒香。彰化南瑤宮是創立於1738年的媽祖廟,其媽祖信徒所組織的神明會,遍布中彰投,在當時所舉辦的笨港進香團,參與人數達到數十萬人,是當時臺灣規模最大的進香團。

在前往北港進香的途中,彰化南瑤宮是大部分中北部地區香客必定造訪參拜的廟宇。離開彰化南瑤宮以後,沿著公路前進,進香團先前往嘉義的新港奉天宮參拜,新港奉天宮創立於1811年,為嘉義地區頗具盛名的媽祖廟,日治時期藉由鐵道之便,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旅客也會前往新港奉天宮參拜,因此北部進香團也多會將奉天宮列為進香參拜的行程之一。當時北部進香團大多搭乘火車抵達大林或是嘉義車站再轉乘五分車前往北港,1982年全面停駛以前,曾經是臺灣最賺錢的鐵路。1960年代,公路客運逐漸興起,進香的行程不再侷限鐵路沿途景點,帶來更高的自由度,鐵路進香也逐漸被公路客運取代。雖說如此,但進香參拜的行程,反而隨著時間成為傳統,不會因為交通方式改變之後而取消。

圖:西湖五龍宮進香團,鑾駕與轎班全由女性擔任。

西湖進香團抵達北港朝天宮之後,於朝天宮參拜媽祖,並於北港當地過夜。進香的形式與在北港停留的這段時間,彭華恩並未多作著墨,在此我們或許可以藉著現今西湖進香團的進香模式,懷想1970年代的進香風貌。

現今的西湖五龍宮進香團,雖然參與人數已不是15輛巴士的人數,但在交通更為方便、經濟能力更好的現在,進香隊伍陣容反倒更為熱鬧。西湖進香團除了基本的媽祖大轎之外,也有執事隊與哨角隊擔任媽祖的護衛,隊員身穿代表尊貴的黃衣,清一色由女性擔任,突顯媽祖身為天后尊貴與柔和的神性,在此女性無法接觸神明的禁忌是不存在的。

老人轉去添福壽

中年人轉去雙生貴子做縣長

青年轉去身體多康健日後討有好艔娘

小姐轉去多美麗日後娶有好夫郎

小弟弟小妹妹轉去讀書識 聰明智慧實堪揚

庇祐巴士頭家大賺錢 賺錢買車大擴張

庇祐司機身體好 日後轉去雙生貴子就讀書郎

庇祐遊覽小姐久久毋會老 日後找有好對方

若介事業第一好 毋係跑下就跑上

每日生活最快樂 山歌會唱古會講

人才生來又美麗 該靚過該天上介觀音娘」

依據彭華恩歌詞庄的描寫,1970年代時需要於北港過夜,隔日清晨卯時才於朝天宮過爐回鑾。如今進香的時間縮短為單日來回,已不再過夜,在朝天宮進香參拜,歇息一陣之後便刈火返回故鄉,這是因為配合現代人生活作息,時間縮短較不會讓隨香信徒過於疲勞。五龍宮的刈火,是請朝天宮的住持法師從萬年香火爐中舀取香火進入五龍宮的香擔當中,代表從朝天宮取得旺盛的靈力返回。從彭華恩的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信徒進香時的祈願,年長的人祈求添福添壽,中年人祈求多生貴子,年輕男性求身體健康並能娶得好新娘,年輕小姐則祈求能夠美麗嫁得好丈夫,小孩則能希望能夠增長智慧,求學順利,這些常民的祈願,即使經過了半個世紀也變化不大。

圖:西湖五龍宮刈火,代表將北港的萬年香火帶回村莊。

今哺日趕到二湖橋頭來迎接

今年二湖係頭香 過了請恩主公帝爺公

往到媽祖廟中分人好燒香

男人學得關聖帝 女人學得媽祖娘

在生功果非常大 萬古流傳四海揚

轉到隨時就落馬 各個分著一支香

各個轉去好落馬 炮竹連天鬧洋洋

各位父老兄弟姐妹 今日大家有緣份

共車往下北港來進香」

隊伍返回西湖之後,四個聚落分別輪值擔任頭香,在彭華恩創作的這年頭香是二湖村,因此隊伍抵達二湖橋頭之後,沒有跟著南下進香的信徒紛紛前往二湖橋頭迎接擺設香案迎接,由值年的爐主代表全村信徒向媽祖參拜,並入神轎內插下第一炷香,稱為頭香。民間認為剛從北港進香返回的媽祖,靈力最為純淨且旺盛,第一位參拜的信徒能夠獲得最完成的福份,因此擔任頭香才有如此的資格。

圖:信徒於村莊外迎接媽祖回鑾

圖:爐主接頭香,將香插入神轎內的香爐當中。

媽祖鑾駕讓二湖村信徒參拜之後,隊伍便浩浩蕩蕩的以步行方式遶境返宮,一路上爆竹連天,十分熱鬧。各地媽祖進香回鑾時,各地大多會舉行遊庄遶境,用意是將從北港所帶來的靈力散佈在村莊內,為村莊的四處帶來福氣。五龍宮遶境的過程中,會先前往金獅洞天福宮迎請三聖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灶君)的神位,也就是歌曲中的恩主公。接著返回三湖的店仔街時,至飛龍宮迎請玄天上帝(帝爺公),一同返回五龍宮作客看戲。媽祖入廟以後,五龍宮的大門旋即關閉,執事人員身穿黑色的長袍,恭敬的打開香擔,將裡面的香爐取出,接著拿大貢香插入香爐之中,藉由香爐的火焰將大貢香點燃,這代表將北港取回的聖火引到了大貢香上,接著開啟廟門,信徒立刻湧上前拿取大貢香,這就是歌曲中所指的「各個分著一支香」,信徒將香帶回家之後,插在家中神明的香爐中,讓香穩穩地燃燒完,代表也將北港的靈力帶回家中,祈求家庭的興旺,就在熱鬧的氣氛之下,一年一度的北港進香也畫下句點。

圖:回鑾遶境

圖:迎請天福宮恩主公神位

圖:廟內執事人員以北港取回的聖火點燃大貢香。

圖:人人分得一炷香帶回家中

臺灣描寫宗教活動的歌曲並不少,例如1960年代所創作出的「台北迎城隍」、「迎媽祖之夜」,在這些歌曲當中,屬於客家民俗活動的歌曲較少,而彭華恩的北港進香歌,除了以客家人觀點所描寫的進香活動,更將儀式的概要呈現於歌詞之中,讓我們得以回顧當時的進香景況,也可以作為古今的對照。

這些描寫民俗生活的歌曲,透過作詞者的書寫,歌者的演繹,呈現出早年民間迎神祭典的熱鬧與俏皮的純樸景致,到了2020年的今天,時間已相隔約半個世紀之久,這些祭典到今天仍年復一年的持續舉行,雖然現代的工商社會,人們的作息與喜好已經大不相同,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歌曲的片段,發掘民間信仰至今變與不變的文化。

圖:西湖五龍宮北港進香公約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