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音聲一百年
:::
首頁 > 主題展覽 > 聲音印刷術 > 摸索聲音臺灣史的起點
字級

摸索聲音臺灣史的起點

摸索聲音臺灣史的起點

1906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聘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來臺錄製2張唱片,內容是後藤自己編唱的詩歌—〈新高山〉(玉山)、〈世界之友〉,這是第一次以臺灣為主題的唱片,同時也是首次在臺錄製唱片的歷史記錄。

  後藤新平將自己灌錄的唱片、附上留聲機,送到各級機關、學校,粗建殖民政府的留聲機宣傳網。百年而後,後藤的錄音仍未出土,相關文獻也不足以將內容重建。而後百年之間,聲音與信息傳播,從實體唱片到空中放送,再到光纖網路的世界,恢宏蓬勃,已不可同日而語…

起點1914

  我們現在所能聽到最早的臺灣聲音,得從1914年的首批臺灣商業錄音唱片中擷取。

  1914年,日本蓄音器公司臺北支店長岡本檻太郎帶領15名客家樂師赴日錄音,臺灣第一批商業發行的唱片推出市面,揭開了可四處傳播的聲音景色。這些聲音,成為目前為止所能聽到,最早的臺灣之聲。

  這批臺灣唱片熱鬧多元,現存聽得見的有多首屬於「客家八音」,編號居首的是《一串年/大開門》,也有臺語(福佬語)演唱的歌仔〈點燈紅〉等等。吹拉彈唱,展開鏗鏘熱鬧的百年臺灣史。

一度沉寂

  1914年日蓄公司大手筆灌錄臺灣音樂發行,卻有如曇花一現,此後到1925年為止,足足有10年不再灌錄臺灣音樂唱片。據記述,可能是銷售成績不理想,也可能與當時日本唱片界的風雲丕變有關。

  1914年7月16日,大審院駁回日蓄控告盜版商的初審判決,將盜版商無罪開釋,判決認定,具即興性質的音樂表演並不受法律保障,於是翻版製造毋須受罰。判例一出,唱片業一片嘩然。出版商可以預見,稍有商機的唱盤出品立刻就面臨盜版(當時稱作「複寫盤」或「海賊盤」)的市場侵奪,而一切製作、灌錄與宣傳的投資,反倒是為盜版商作嫁。

  在完全沒有版權保障、盜版商虎視眈眈的情況之下,先前灌錄完成的母盤只得儘量縮小製作量,甚至直接放棄出版的計畫。原先企圖以臺灣音樂打開市場的岡本檻太郎,一度收手放棄。1920年8月法律第六十號公佈、修改著作權法,將「演奏、唱歌」納入著作權後,終於獲得改善。此後1924年日美掀起貿易大戰,日本政府為國產留聲機築起百分之百的關稅屏障,唱片業草木逢春,聲音產業的浪潮在1925年之後才又拍往臺灣。

典藏秘話

  關於1914年的錄音,日蓄公司當年就以「鷹標」(Eagle)商標出版,依編號推斷可能達120首;1927年前後再以「東洋」(Orient)商標再版幾張;1934年之後又以「利家」(Regal)再版幾張。於是遺留至今商標不一,經過收藏界的努力拼湊,至少有30首左右留存。當時的錄音有一共同特徵,演出者都是以「林石生 范連生 何阿文 何阿添 黃芳榮 巫石安 彭阿增」共同列名。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1月23日,第2版。
伊藤金次郎,《新領土開拓と後藤新平》(東京:昭和書房,1942年),頁144-145。
呂訴上,〈臺灣流行歌〉,《聯合報》,1954年4月5日。
黃裕元,《流風餘韻—流行歌曲開臺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2),頁41-42。
倉田喜弘,《日本レコード文化史》(東京:岩波書店,2006),頁83-84。
林良哲,《台灣流行歌日本時代誌》(臺中:白象文化,2015),頁63。

推薦聆聽

珍藏史料

1906年發行「新高山」明信片

1.本件為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9(1906)年6月17日發行之始政十一年紀念繪葉書,東京印刷株式會社印製,與館藏號201

後藤新平肖像明信片

1.本件為臺灣總督府於明治39(1906)年6月17日發行之始政第十一年紀念繪葉書,東京印刷株式會社印製,與館藏號20

前往 首頁 前往 頁首